大家都知道,1949年那时的中国正处在解放战争的关键时刻,人民解放军的百万大军已经准备好渡江,国民党方面已经是强弩之末,败局已定。就在这个时候,英国的紫石英号军舰偏偏闯入长江,结果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风波。
这场事件的起因要从头说起。英国人自以为有着“老资格”,从鸦片战争开始,便在中国的内河上横行霸道,常常把长江视为自家后花园,认为自己能在这里为所欲为。然而,这次他们却栽了个大跟头。解放军果断开火,狠狠地把这艘舰打得搁浅,之后几艘英舰前来支援,结果也被打得损失惨重。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军事冲突,它标志着帝国主义炮舰外交在中国彻底终结,百年屈辱的历史也因此被血洗。
让我们从背景开始说起。 1949年4月,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已经在长江北岸集结,准备发动渡江战役。中央军委早早下达了命令,要求所有外国军舰必须在4月20日前撤离长江水域。美国和其他列强国家遵守了这一命令,唯独英国置若罔闻。英国远东舰队副司令梅登中将直接下令,指派紫石英号从上海开往南京,替换掉驻守在南京的伴侣号,负责保护英国使馆和侨民的安全。紫石英号是一艘排水量约1000吨的护卫舰,装备着几门102毫米的炮,舰长是斯金勒少校。4月19日早晨,紫石英号顺着长江逆流而上,挂着英国国旗,带着一副自负的姿态驶向南京。
展开剩余78%到了4月20日清晨9点半左右, 紫石英号进入镇江附近的三江营江段,这里是解放军第八兵团的防区,驻守着解放军炮兵第三团。该团的炮兵装备着从日军和国民党军队缴获的炮火。解放军的观察哨发现了这艘英舰,首先发出了警告信号,然而紫石英号丝毫不理会,依旧我行我素,继续向前推进。解放军的炮兵见状,忍无可忍,终于开火了。第一轮炮击直击舰桥和轮机舱,斯金勒少校重伤倒地,舰上的舵手也被炸死,导致舰艇失去控制,最终搁浅在南岸浅滩。紫石英号尝试反击,炮火猛烈地轰击北岸阵地。这场炮战持续不久,解放军精准的火力让英舰损失惨重,17名英国军人阵亡,20人重伤,60多人跳水逃生。
紫石英号搁浅后,成为了一个活靶子,解放军继续对其实施炮击,直到英国舰艇挂上白旗才停止。英国方面随后发布了损失数据,虽然他们的炮舰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但解放军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伤亡人数达252人。主要原因在于,英舰的炮火口径大,射速快,而解放军使用的是榴弹炮,缺乏穿甲弹,因此未能将舰艇直接击沉。梅登中将接到求救信号,随即指派伴侣号从南京下游赶来支援。伴侣号是一艘驱逐舰,火力更强,装备有114毫米的大口径炮。下午1点多,伴侣号接近搁浅的紫石英号,试图拖走它,但解放军再次开火,五发炮弹命中目标,伴侣号的舰长罗伯森中校负伤,10人阵亡,舰艇被迫退向下游。
第二天,4月21日, 梅登亲自率领伦敦号重巡洋舰和黑天鹅号护卫舰溯江而上。伦敦号是超级战舰,排水量超过一万吨,配备8门203毫米大炮,黑天鹅号也装配了102毫米炮。他们认为凭借强大的火力可以轻松压制解放军,然而解放军的炮兵早已做好准备。早上8点半,英舰进入防区,解放军发出信号弹警告,但英舰并未停止,反而将炮口对准了解放军阵地。解放军炮兵第六团率先开火,32门火炮齐射,炮弹像暴雨般落下。第一发炮弹准确击中伦敦号前炮塔,英舰也开始猛烈反击,发射了155发203毫米炮弹和449发102毫米炮弹,对解放军阵地造成了一定损失。解放军的第23军在准备渡江时被炮火击中,团长邓若波等几十人英勇牺牲。
这场炮战持续了四分钟,英舰试图驶出解放军火力范围,但很快就遭遇到另一波炮火攻击,72发炮弹精准命中。伦敦号的指挥塔中弹,舰长卡扎勒重伤,梅登中将也被震倒。最终,梅登下令撤退,三艘舰艇狼狈返回上海。此次交火,伦敦号损失惨重,15人阵亡,13人重伤;黑天鹅号也有7人受伤。在整个事件中,英方共计45人阵亡,93人受伤,四艘舰的舰长中有五人不同程度受伤或阵亡。
至于国民党炮兵是否有参与其中, 这一直是流传中的一个谜。根据一些历史记载和回忆录,有人提到,国民党第五十一军的炮兵看到解放军的炮火后,也加入了战斗,炮弹从两岸夹击,使得英舰遭受更大损失。然而,经过权威资料的查证,这个说法并未得到确认。比如,维基百科和英国海军的官方记录都没有提到国民党在此事件中开火的事实,更多的是描述他们协助疏散英舰伤员。而有些后人的分析则认为,国民党当时主要忙于防守渡江,未主动参与对英舰的炮击,或许只是基于民族情绪的推动,做出了间接帮助。
事件并未迅速结束。紫石英号搁浅后被解放军严格监视了三个月。英方的克兰斯中校多次与解放军代表进行谈判,但始终没有结果。英国方面拒绝承认入侵行为,并坚持解放军是先开火的。解放军则要求英国正式道歉,并要求保证不再有外国军舰闯入长江。期间,紫石英号的舰员因补给短缺开始捕鱼为生,克兰斯中校在这段时间不断与解放军接触,但谈判陷入僵局。
直到7月30日夜, 克兰斯抓住涨潮的机会,带领紫石英号轻装撤离,趁机顺着江陵解放号客轮逃出长江。解放军发现后立即开炮,虽然击沉了客轮,但紫石英号成功趁乱逃脱,第二天与其他英舰汇合,并驶向香港。这次撤退未造成额外的伤亡,但沉没的客轮却给平民带来了损失。克兰斯因此获得了嘉奖,而舰上的猫西蒙也获得了动物奖章。
这一事件的意义极其深远。 它标志着英国在中国内河的海军存在彻底结束,从鸦片战争开始的“炮舰政策”宣告破产。这是中国人民首次用炮火赶走列强军舰,彻底打破了百年来的屈辱历史。上海的报纸纷纷大肆报道,民众纷纷庆祝这一历史性胜利,华侨司徒美堂甚至破戒喝酒庆祝。国际上,英国议会震惊不已,丘吉尔曾嚷嚷要派航母报复,但最终没有行动,英国政府也不得不承认炮舰外交的过时。
回头来看,梅登这些英国军官过于自大,低估了解放军的决心与能力。斯金勒直接丧命,其他舰长也或伤或亡。而解放军方面,叶飞、粟裕指挥得当,尽管装备落
发布于:天津市冠盈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